中国古典文学笔记——唐诗四分法观念的形成

在研究唐朝诗歌时,学者们往往会将唐朝划分为四个时期: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,称为“四分法”。“四分法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是现代的学者们讨论得出的,还是古代的文人总结的?是一开始就是“初盛中晚”,还是经历了数代人的发展?

唐诗

要研究唐诗的时代划分,先得知道关于唐诗的一些基本信息。

唐朝,从 618 年隋恭帝杨侑禅位唐高祖李渊算起,到 907 年唐哀帝李祚禅位后梁太祖朱温结束,国祚共历 289 年,21 位皇帝。

《全唐诗》共有 49043 首,题材广泛,艺术形式成熟,流派颇多。故后人称唐为“诗歌鼎盛之时代”。

在唐诗之前的朝代,从先秦时期到六朝(指晋宋齐梁陈隋)时期,诗歌的发展为唐朝诗歌的盛况奠定了基础。唐诗所谓“浪漫主义”“现实主义”早在先秦至秦汉就有出现:《诗三百》、汉乐府是写实派;《楚辞》是浪漫派。汉魏诗人讥刺时政、抒发理想的诗(如古诗十九首),提供了反映民生疾苦的经验。六朝时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的出现(如陶渊明的多数诗歌),以及运用声律、对偶的体裁(如“永明体”),也为唐代诗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经验。由此可见,唐朝诗歌的盛况,绝不是突然出现的,而是前人的丰富经验、君主的提倡(以诗赋取士)造就的。

前面提到,在齐梁时期的永明体已经开始运用声律、对偶了,而初唐四杰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则在此基础上,开创了新诗风。同时期的陈子昂明确提出诗歌复古,不写六朝诗,反对六朝“浮靡之风”。最后在沈佺期、宋之问、杜审言对诗歌格律的探讨下,律诗这一新体裁才正式形成。

四分法的形成与发展

晚唐即有人开始对四分法分期。诗论家司空图(837-908)所著的《二十四书品》谈及二十四种诗风,有了唐代分期的萌芽。

南宋严羽所著的《沧浪诗话》,将唐朝分为五个时期:唐初体(“犹袭陈、隋文体”)、盛唐体(代表为“景云之后,天宝、开元诸公”)、大历体(代表为“大历十才子”)、元和体(代表为元(稹)、白(居易)诸公)、晚唐体。

方回(1227-1305)在《瀛荃律髓》中第一次建立了“中唐”观念。四分法的最终定型是在高棅的《唐诗品汇》里,他在总叙中叙述了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分法。